厝氏

历史来源

厝[厝、错、𠪞、䥘,读音作cuò(ㄘㄨㄛˋ)]←“厝”的古体字“𠪞、䥘”显示不出来者,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。

姓氏渊源:
  第一个渊源: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初期宋国太宰华督之后裔,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。
  子华督,字华父,是宋戴公子撝的孙子,安徽濉溪人,为商汤的后代之一,官至宋国太宰(宰相)。
  在史籍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中认为:正考父的儿子华督,才是第一个以华为姓的人:“出自子姓,宋戴公孙督,字华父,相宋公,因自立为华氏。”
  在史籍《左传》和《史记·宋世家》中都记载,宋宣公子力在逝世的时候,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子和,因此在宋穆公逝世前,又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与夷,是为宋殇公,并把自己的儿子子冯送到了郑国息养,不希望子冯与子与夷挣抢君位。
  宋殇公初立的时候,郑庄公姬寤生已经平定了国内之乱,开始向周王朝的权威地位挑战,他先是收割了周桓王姬林领地内的庄稼,然后击败了前来问罪的周王朝的亲军,甚至箭伤周桓王,其势之盛,莫可当也。
  后来卫国发生“州吁之乱”的时候,公子姬州吁为了树立威信,要送郑公子段回国,以控制郑国。姬州吁派人对宋殇公说:“公子冯在郑国,对你很是不利,请你和我一起讨伐郑国吧。”宋殇公也总觉得堂弟子冯是个大威胁,便同意了姬州吁的请求。
  姬州吁送公子段回郑国为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,宋国反倒和郑国结了怨,于是两国连年征战,百姓疲敝。史书上说:宋殇公在位十年,共打了十一次仗,国财大耗,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。
  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,太宰子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,同时在国内攫取大权。但是,子华督没有得到宋殇公的支持,大司马孔父嘉拒绝子华督的建议。因为宋穆公在临死时,把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,所以孔父嘉算得上是宋殇公的保护人,在宋国权势熏天。
  为此,子华督动了杀机。他利用国人对连年战事的不满情绪,煽动国人说:“大家看,连年战祸,得不偿失,这都是司马孔父嘉的错!”耸动愤怒的国人哄起,在周桓王十年(公元前710年)杀了孔父嘉,子华督乘机还霸占了孔父嘉的妻妾。这在史籍《史记》上有记载:“十年,华督攻孔父,取其妻。”
  子华督擅自怂恿国人杀大司马孔父嘉,引起宋殇公的极大的震怒,亲自赴华府问罪。子华督假称有病,却命兵士伺守家门口,宋殇公一到,乱兵群起,轰散侍卫,大家一拥而上,宋殇公死在乱军之中。
  子华督一不做二不休,把宋殇公也给杀了以后,立即从郑国接回公子冯,立为宋庄公。子华督自己仍为太宰,他以珠宝分赂各诸侯国,大家当然无不受纳,因此齐釐公、鲁隐公、郑庄公一起在稷山(今山西运城稷山)确定了宋庄公的合法地位,任子华督为宋国国相。子华督此后以自己的字“华父”之首字为氏,始有华氏之族。
  这一历史事件,在正史上称作“华督之乱”、“华督弑君”,因此其后裔子孙中有对其事持异见,遂以该事件为姓氏者,不称华氏,而称错氏。春秋时期的“错”字即“厝”字,因此亦称厝氏。厝氏、华氏,同宗同源。
  注:
  子华督屠戮孔父嘉,使孔父嘉的族人此后在宋国无法立足,子嗣们四散奔逃各诸侯国。但其中的一支逃至鲁国定居,数代之后出了位孔子,成为万世师表,使孔氏一族由此再次发扬光大,算得上是“华督弑君”的副产品,实为子华督始料所不及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职业,出自五代十国后期闽粤地区建筑工匠厝师,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。
  “厝”字,在古代是指“厉石”,就是坚硬的岩石,如花岗岩、灰岩、石英岩、辉绿岩之类。
  古人以“厝”为顽石,以能攻克顽石为尚,表达出一种顽强的毅力,因此在典籍《诗》中称赞道:“他山之石,可以为厝。”因此,“厝”可以用来磨刀、斧、剑等,为形声字。
  到五代十国时期以后,大批中原人为避战祸,南迁至岭南地区息居,他们坚忍不拔,克服种种困难开山架桥,在广东、福建一带的闽粤之地建造起人居环境,并将成片的房屋、家园称作“厝”,称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工匠为“厝师”。
  在厝师的后裔子孙及弟子中,有以职业为姓氏者,称厝氏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